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宁德:文化驱动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0-10-19 14:32:45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乡村振兴既要抓产业发展、村居环境改善等硬实力,也要抓思想铸魂、乡风文明的软实力,省派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挖掘特色文化、践行文创兴村、丰富文化生活,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

云门村村景 李洪元 摄

走进周宁县咸村镇云门村,青瓦白墙的小院落外绘制着凤凰图腾,畲族特色窗花掩映在绿荫中,浓浓的传统畲乡气息扑面而来。作为周宁县唯一的纯畲族行政村,2018年,云门村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从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国家级3A级景区,云门村的脱贫之路,“第一书记”冯志强功不可没。云门村传统文化传承保护较好,畲族山歌、畲族服饰、婚嫁习俗、宗教信仰等颇具特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冯志强带领村支部以“文化立村”为抓手,采取“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的方式,充分挖掘畲村风情、乡土文化,彰显独特的畲村魅力。先后投入30多万元,建设了面积160平方米云门畲族民俗展示馆。按照畲族的特色建筑风格,重建畲族山寨门,打造畲族文化长廊,发展畲族特色餐饮、篝火晚会、民宿露营等农家乐活动,为云门村发展乡村旅游筑牢基石。

云门村村景 李洪元 摄

村庄美了,产业兴了,群众富了,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第一书记派驻的108个村落中,有15个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有8个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个村入选第七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原来积贫积弱的村庄破茧成蝶,走上振兴之路。

“这辈子都没想到,我能当画家。”80岁的黄阿赶,是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村民,学画前,老人见到村干部总是讲困难提要求。第一书记黄小红到来后,带来一个名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油画教学项目,黄阿赶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大变化。

学画一年多来,老人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拿到认购款近1万元。生活好了,笑容多了,不再给村里提要求了,还积极参与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等公共事务。“在进村入户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由于年龄、身体、家庭等各种原因,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们意识到扶贫先扶志,文化要先行,要让村民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脚迈出去,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黄小红发挥她选派单位中共省委统战部和民盟福建省委会的优势,在福建省商盟公益基金会和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民盟盟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无偿提供油画老师和画板、颜料,开展“文化脱贫工程”项目,成功举办农民油画培训班,建立起了一支农民油画队。从2018年8月至今,共举办油画培训班27期,培训农民200多人,创作作品4000多幅,发放认购款超过18万元。

借智引才,推陈出新,文创复兴乡村的新模式在闽东落地生根。

洋上村新貌

每周六,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的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总是充满欢歌笑语,村里的大爷大妈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锻炼身体、唱歌跳舞、泼墨挥毫,自从省政协派驻洋上村第一书记黄才盛为村里引入一个“乐龄学堂”后,村里的老人们有了新去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7年,黄才盛初来乍到,他以“和”与“乐”为文化振兴的核心,开展“共学、共餐、共伴”活动,进一步丰富当地老年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联系了来自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福建农林大学、古田县老年大学等院校单位的老师,为老年学员量身定制了歌舞、诗词、健身等课程,让留在村里的老年人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归宿,提高老年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文化素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108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激发。等着扶、躺着要的懒汉少了,想着干、能致富的能手多了,大伙儿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劲头越来越足,昔日落后村开始涌现出欣欣向荣的好景象。(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