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区县动态 > 正文
柘荣:“孝德小院”让基层工作更具烟火气息
2020-09-28 19:41:51 叶伏国 游书金、林陈芳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王予婕  
小板凳宣讲队进村宣讲移风易俗。缪志华 摄

9月27日晚,在柘荣英山半岭村的“孝德小院”里,党员和群众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对心目中的“最美半岭人”作推荐表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村民们最终评选出最勤劳、最励志、最孝顺的“最美半岭人”。

半岭村“孝德小院”是村民们茶余饭后最经常聚集聊天的地方,也是村委楼之外党员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它肩负的职责使命不容小觑。大事小事,大家议、大家定,只有大部分人同意了,事项才能通过,“村里事”成了村民的 “自家事 ”。

“孝德小院”是英山乡立足山区农村实际打造集政策宣传、民主议事、服务群众于一体的工作平台,方便了党群互动交流,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让基层党的工作更接地气。

政策宣传有了“传声筒”

半岭村是茶叶大村,村内有1280亩的高品质茶园,农户年均茶叶收入可达5.6万元。长期以来,由于群众品牌意识不强,茶叶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影响和制约了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村党支部以孝德小院为政策宣传平台,以拉家常的方式让群众逐渐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理念,从源头上把控茶叶品质的意识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来,大家互相监督提醒,随地晒茶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孝德小院”有效搭起了党群关系连心桥,成为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使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得到全面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打通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由乡司法所、扶贫办等干部组成的“小板凳宣讲队”志愿服务队,每个月都会深入半岭村“孝德小院”,以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及支农惠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在群众中反响热烈。

“孝德小院”让农村群众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掌握信息,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提升了群众对村两委的信任度,党和群众的纽带更紧了,农村的思想阵地更稳了。

半岭村连续20多年“零上访”背后的秘诀,就是干群的“鱼水情深”、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和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准确理解。

村民议事有了“发言席”

半岭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先后建成猕猴桃、林下经济、小龙虾、太子参和茶叶5个百亩以上农业基地,引进了房车民宿,办起了农家乐,配套建设萌兔园、森林步道、乡村小酒吧等一系列农旅设施,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村民都在为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言献策,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

英山乡政府把修建乡所在地至半岭村公路项目提上日程后,半岭村的村民们聚集在“孝德小院”里商议修路事宜,大家一致达成共识,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条路修通!

村里的党员带头拿出自家的田地修路,不到一个月时间,全村群众都自发无偿捐出自家的山地、农田支持修路,没要一分征地款。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5.17公里的英半公路顺利竣工通车,打通了发展大动脉。

半岭村“孝德小院”建成以来,共商议工程项目20余个,商讨大小事项180余件,收集意见建议50余个。村民们都习惯到“孝德小院”就村里的发展畅所欲言,墙上的心愿墙上写满了大家对半岭村的期许、建议,村两委班子围绕群众关切,把民主决策的“话筒”传递给群众,党员们定时到“孝德小院”同村民话家常,鼓励大家建言献策,收集民情民意,村内的每一项决策都来自群众、经过群众充分讨论、及时向群众公开,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为民办事有了“服务台”

疫情防控期间,“孝德小院”成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根据地,村民每天都会到“孝德小院”登记自己要购买的物资,由年轻党员驾车进城跑腿代购,再运回“孝德小院”进行分发。

“孝德小院”以“群众有所呼,支部有所应;群众有所需,支部有所为”为主旨,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也让群众们感受到了暖暖的温情。“孝德小院”不仅是疫情期间的“物资院”,更是日常村里群众的“服务院”,群众只要有矛盾、家庭有纠纷,到“孝德小院”内喝几杯茶,大家帮助把事说开了,再大的矛盾也不是事了。

半岭村的“孝德小院”虽小,但它的作用很大,相比于宽敞的会议室、活动室,“孝德小院”更加温情。(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通讯员 游书金、林陈芳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