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战“疫”先锋丨携手逆行 共赴战“疫”
2020-02-13 10:35:09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给你安排的作业写了吗?”“你视力不好,不要一直看电视。”“肚子饿了,家里有小蛋糕。”2月5日下午14时许,在霞浦县三沙镇的一个执勤点,霞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文职陈星正利用休息时间,通过手机上视频监控不断叮嘱单独在家的孩子陈彦焜。

短暂叮嘱后,陈星重回岗位,引导车辆检查、耐心向过往司乘人员解答疑惑……

陈星,霞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名文职干部;妻子陈兰,霞浦县妇幼保健院的一位医务人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陈星与陈兰闻令而动,分赴各自岗位,全力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

舍小家,携手战“疫”

“爱人身穿警服,我穿着白大褂,我们彼此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只有保住了祖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小家的温暖。”2月6日,陈兰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春节以来,陈星和陈兰各自坚守在岗位上,面对疫情,携手逆行。

1月24日(农历除夕)下午,陈星正在家中准备年夜饭,等待着妻子的归来。17时,电话响起,来自单位的疫情防控集结令下达。一个小时后,他必须赶到水门乡执勤点进行通宵驻守。

“临时有任务,晚上回不来了。菜做好了,你和孩子回头热下吃……”带着满满的歉疚,陈星出门了。

之后,同在一座城市的夫妻俩如两条平行线。夜间,陈星在值守,上午回到家时,妻子却已奔赴岗位。

1月22日起,陈兰所在的妇幼保健院就取消了放假,全员上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医务科的陈兰主要负责院内防控知识培训、数据收集上报、人员统筹安排,以及县某个疫情留观监测点的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常常是一大早出门,夜深人静时才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

不仅是夫妻俩。陈星的父母虽已从海岛乡卫生院退休,但当疫情发生后,两位老人仍义无反顾地搭上班船回到霞浦县海岛乡卫生院,为抗击疫情贡献着余热。

夫妻、父母都奔赴一线,家中只留下8岁的陈彦焜。夫妻俩能做的,只有在休息间隙,通过手机联结家中视频监控了解孩子的近况……

守岗位,逆行而上

一顶帐篷、几张折叠床、一个热水壶,这便是水门乡百苋村执勤点休息处所有的设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陈星等人已在这坚守了10多天。

百苋村地处霞浦县东北部,海拔450多米,夜间温度几近零度,加上连日降雨,即便穿上棉衣、烧着火炉,刺骨的寒风仍“见缝插针”地往衣服里钻。

陈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湿冷的环境令他病情加重,疼痛难耐。带班领导发现后,准备把他调整到早班,但却被他毅然拒绝。

“这一点小病真的没事!现在单位里的老党员、老同志都还带头坚守在一线,我年纪轻,又是党员,不能遇到一些困难就退缩。”41岁的陈星说。

就这样,晚上咬着牙坚守在一线,白天回到家热敷缓解疼痛……每天,陈星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在执勤点。

不一样的岗位,一样的逆行而上。

2月4日,陈兰在“前往疫情留观监测点工作申请书”和报名表上按上鲜红的手印。

随着一线疫情防控任务的加重,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陈兰有些着急。“作为党员,我应该做出表率。”陈兰找到领导坚定地说。

对于陈兰的决定,陈星很是支持。

“一起加油。”陈星在微信中留言。

互理解,温情相守

2月4日上午8时,换班人员抵达。陈星结束了一夜的值守。

这是他最后一天在百苋村执勤点当班,根据任务安排,从明天起,他将“转战”三沙镇执勤点。

十多天的坚守,这里的人,这里的事,也给他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天来到百苋村执勤点时,由于时间仓促,对当地夜间低温估计不足,大家的保暖防护并不充分。

正当陈星和同事在寒风中苦苦支撑时,一位素不相识的村民拎着一个保温瓶来到跟前。“大过年的,辛苦你们了。这是姜茶,天这么冷,赶紧喝点暖暖身子。”村民的话语如一股暖流,令民警们的心里暖暖的。

这天夜里,有的村民送来了煮好的米粉;有的村民抱来了柴火,用铁桶制成简易的火炉供民警取暖……

质朴的心意,珍贵的理解,让大年三十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民警们感受到,在这,他们并不孤独。

坐上回城的汽车时,陈星给妻子打了个电话。

“在忙吗?……嗯……嗯……自己多注意,那我先挂了。”不足10秒,电话就挂断了。相互的支持和理解,使这样简短的通话,已成为他们之间温情而默契的报平安方式。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疫情过去后,一家老老小小能平平安安,拍一张全家福。”陈星说。(闽东日报  郑小倩 吴倩)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