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区县动态 > 正文
福建福安:探索文明实践福安路径 创出福安样本
2019-12-25 09:53:19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2018年8月,福安市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严格按照党中央、福建省、宁德市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有力的思路举措,感悟初心、践行使命。结合福安地方实际,立足群众需求,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的四有标准,着力解决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多久”的问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做到百姓家门口,聚集人气、激发活力,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一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100余场,覆盖群众13万多人次,阶段性成效初步显现,得到中宣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一、创建“117”文明实践体系,走出福安路径。

“117”文明实践体系,即一个中心(所站)、一支志愿者总队、七个服务平台,是文明实践活动的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在资源、队伍、项目、保障上下功夫,做到统筹调配、盘活激活、联通共享。“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实现中心“供给侧”和群众“需求侧”的无缝对接。

一是深化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工作内容和运转方式,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的“四有”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群众有实效。在全市建立1个中心、22个乡镇(街道)实践所、485个村(社区)实践站,中心主任(所长、站长)均由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担任,构筑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合全市现有的百姓宗祠、古民居、廊道、青年驿站、道德讲堂、文化场馆、体育馆、科教基地、民富中心站点、乡村教育院网点、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中小学校等基层公共服务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突出文明实践功能,融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科教学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廉村立足本村特色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依托“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利用旧祠堂宣讲新思想;楼下村古民居变身新时代“精神地标”,既保护了古民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发展了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阳春社区巧用百米文化长廊开展“六贴近六服务”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弘扬时代新风,成为居民欢迎的“精神家园”;松罗村改造旧客运站大楼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互联网+文明实践服务”新模式,精准对接农民群众新需求。福安新时代乡村教育院,打造一所专门服务群众的公益培训学习机构,提升群众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福安“民富中心”服务网络集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免费服务等创新做法,这些家门口的服务场所接地气、受欢迎、聚人气,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不仅群众喜欢,也得到中宣部调研组、省、宁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是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市直机关各部门、党员示范带动的志愿服务组织、协会、社会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组建一支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担任总队长,下设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等七支志愿服务分队,相关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任队长。各所站相应成立志愿服务分队、村民志愿服务队,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任乡镇(街道)志愿服务分队分队长。如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市级平台建立分队,下设有科技局、农业农村局、茶业局、生态环境局、气象局、林业局、人社局、团市委、卫计局、茶业协会、葡萄协会、水蜜桃协会、油茶协会等志愿服务小分队13支,志愿者达435人。同时常态化招募吸纳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科普信息员等科技人才资源,为志愿者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根据需要,不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者知识素养和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科技志愿者、省级农科普带头人、松罗乡农民郑柯发自创“郑柯发科普工作室”,开展葡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培育出科技示范户1700多户,带动松罗乡葡萄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葡萄亩产值由原来的7000元跃增至17000元,年产值达1.13亿元。《福建日报》专门对他的科普工作室进行报道推广,称“农民需要这样的科普工作室”。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褒奖激励,着力壮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志愿队伍向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队伍1758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7万多人,志愿者注册率达到13.06%,居全省县级市前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7万小时,日均开展活动志愿者达200人次。

三是统筹七大服务平台。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统筹建立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乡风文明建设七大平台。七大服务平台分别由1个市级部门牵头运营、若干责任部门配合,将散落在全市各部门的服务阵地、网络发布平台等纳入文明实践阵地。创新“七重点七服务”工作机制,实施“思想筑魂、核心价值、关爱和谐、惠民共享、产业兴旺、全民健康、移风易俗”等七项重点工程。着力完善内容服务和供给体系,建立文明实践服务“总菜单”,加大优质内容提供力度,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吸引群众走进所(站)。发挥全市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作用,整合福安“民富中心”服务网络、新时代乡村教育院资源,全力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服务平台。在19个乡镇(街道)建成32个基层民富中心,构建市乡村三级民富中心服务网络,为农村群众提供“5+X”服务,推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教育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市、镇、村三级教育网络体系,以固定讲堂、流动讲堂、自助讲堂、网络教学等形式,群众现场参与及网络点播总人数突破70万人次,被群众称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七大平台累计开展580多场活动(含与所站共同开展活动场次),服务群众6.8万多人次。

二、精心培育项目,打造福安样本。

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两个重心,巧妙设计活动项目,精心组织实施,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

一是开发志愿服务APP平台。网上平台动态发布供需信息,公示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安排,提供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等一整套志愿服务信息化流程,方便群众即时查询、预约、提出个性需求,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对接,促进志愿服务便捷高效。中心整合七大平台资源,采取菜单式管理,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精准地把全市各平台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配送到基层。“制单”网络化、“点单”简易化、“派单”程序化、“考核”专业化。2018年10月以来,通过采取菜单式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0多场,覆盖群众1.92万多人。

二是组织文明实践活动配送。以七大志愿服务平台为主体,广泛开展“四下基层”“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文明、送健康、送幸福”的“四下七送”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理论进基层“百千万”工程,先后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轻骑兵”“廉政讲坛”“理论下基层”等各类活动500多场次,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开展“农业科技强筋壮骨计划”,举办技术培训、科技指导和科技咨询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书香福安——全民读书月”“社区文化五个一工程”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社区群星秀”等活动,把文艺活动送到群众身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等各类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把乡风文明送到群众身边;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群众提供帮扶,把幸福送到群众身边。

三是抓典型引路树“福安样本”。持续在特色创新上狠下功夫,通过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和苏区革命精神,挖掘畲、茶、古、廉、红等福安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的宝贵经验做法,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扎实推进穆阳、溪柄、阳头等3个乡镇街道示范所和50个村(社区)示范站建设,注重在工作统筹、资源整合,项目设置上要融入基层党建、融入脱贫攻坚、融入文明创建,边探索、边实践,边评估、边总结,为全面推开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好基础、造好样板。探索推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民富中心、乡村教育院、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的职能功能融合,把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教育、党员服务管理等功能整合为一体;继续提升穆阳镇志愿服务嘉奖等制度、阳春社区楼宇文化长廊、楼下村整合利用古民居等试点经验;用好农民夜校、水上党校、民情恳谈会等鲜活载体。下岐村“摆脱贫困”理论宣讲轻骑兵,将渔民夜校办成支部党校、渔民技校和学习园地,使渔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非洲12国主流媒体考察团来到下白石镇下岐村,探寻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厦大“不见外”教授潘维廉亲眼目睹“连家船民”上岸“摆脱贫困”的奇迹。郑家山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扶贫志愿服务队组织夜校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技能,“走出山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廉村廉政志愿服务队述说廉的故事等。今年我们举办了福安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涉及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关爱行动、阳光助残、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恤病助医、应急救援、文化宣传与网络文明、禁毒教育与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基础建设、其它领域等11大类200多个项目,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服务培训,实现“人人模式”。

抓好文明实践队伍的服务站点建设、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互动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有效提升志愿者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四下七送”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一是设立志愿者培训服务站。镇村所站设立有人员、有项目、有管理的志愿服务站点,依托“志愿中国”信息系统和“志愿汇”APP,为所有参与文明实践工作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注册、活动招募、活动签到、时长记录、福利兑换等各项服务,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需求找志愿者成为现实。“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坦洋村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优势,推出“坦洋人家”志愿讲解员实践项目,“说好坦洋故事,人人都是讲解员。”村里各茶行都接了任务,帮助培训5名志愿者成长为成熟的志愿讲解员,通过志愿者连接茶行和村民,每个志愿者再培训带动5名村民,逐步过渡到“人人”模式,将坦洋村实践成为一个讲故事的村庄,游客的增多,带动茶旅经济,不仅弘扬了文明新风尚,更让村庄变新颜。

二是强化培训促进专业化。联合新时代乡村教育院,协同市级机关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知识传递、技能传授、项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制定出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计划,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项目化发展。举办福安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以赛代训,促进志愿服务水平提升和项目成果的推广与转化。31个决赛项目依次通过PPT路演、答辩等形式展示。“福安市‘社区群星秀’小舞台惠民演出志愿服务项目”“义卖废纸助老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不再‘默默无闻’——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故事宣传”等3个项目荣获金奖,“‘临界预防’——福安‘临界少年’帮扶计划”等5个项目荣获银奖,“急诊知识宣传”等10个项目荣获铜奖,“阳光义工顶爱行动”等13个项目获优秀奖。

三是褒奖激励提升参与率。制定出台《福安市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爱心超市”积分兑换办法及星级评定制度》《福安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建立福安市文明实践志愿“益栈”,打造“保障+激励”型的志愿服务体系,激励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在民富中心市级运营点和穆阳镇文明实践所分别建成2个志愿服务积分线下兑换平台,现入驻爱心企业20家,上架积分兑换商品40种,该做法得到中宣部调研组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筹划成立志愿服务爱心商家联盟。先后有100多个先进典型获得福安市级以上表彰,阳头街道阳春社区被中宣部授予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四、营造宣传氛围,提高群众知晓度。

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以文艺汇演、公益讲座、公益展览、志愿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成果,唱响红色旋律,讲好福安故事,传播正能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是在“线上”。发挥全市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电云平台作用,运用好市级融媒体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福安新闻网、福安电视台等各类网上宣传阵地和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强国app、“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推动新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新文化走入千家万户、新风尚成为时代新需求。“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动画宣传短片、《福安一分钟》《“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等文明实践主题短视频5部,点击量近20万次。“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播放,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在“线下”。通过公交站、主干道等布置420多面宣传文化墙,集中宣传报道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家庭等,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用好柏柱洋闽东苏区纪念馆、蓝田暴动遗址、廉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载体,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信息互动,形成网络传播的聚变效应。

三是利用传统宣传形式造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精神,全市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舆论氛围,在今日福安报、宣传栏开设专题,各级各单位和各村居、社区1500多处LED显示屏、市区8处大型LED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100多个公园、广场、学校、各类文化场所和店铺播放和悬挂宣传标语,并布置5处大型公益广告,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氛围。文化乡村一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墙体广告、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有效的乡村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使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难以在群众中做到入脑入心。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