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宁德在行动

——和美家园 共建共享!

2019-12-06 10:36:03 王志凌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王予捷  

一湾碧水,十里画廊

宁德新城,美景湖上来——

清晨,日出东方,成群候鸟飞过金马大桥向东湖翔集,觅食嬉戏,起舞翩跹;

飞鸟翔集,起舞翩跹 王志凌

傍晚,余晖满天,湖畔芦花烂漫、红叶流金,休闲健身的市民轻松惬意;

入夜,沿湖的灯带、光影变化的彩虹桥、亮丽大方的体育中心新场馆,霓虹闪烁、五光十色,一湖倩影随风摇曳,如梦似幻……

夜幕下的宁德市体育中心灯光璀璨,为美丽宁德增添无限魅力。王志凌 摄

“宁德城市的风光是越来越美了!”

醉心于湖光山色城景

众多市民这样感慨

和美家园,共建共享。这些年,宁德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为契机,发力民生事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文明素质提升等方方面面,由表及里芳华四溢,一个有风度、有温度的新宁德,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日久生情。

“创城”的目的

不仅是城市“得牌”

更是群众“得益”

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更舒心、

更便捷、更美好

这笔民生账

始终牵挂在市委、市政府心头

一项项民生工程

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

由此付诸实践,“惠”动全城——

黑臭水体整治

水,温润着一座城,也灵动着一座城。目前宁德市中心城区内河水系有21条主要溪流,流域面积约216平方公里。聚焦群众关切的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今年以来,全市已动工实施河道整治、控源截污、河道河岸保洁、活水保质四大类共36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26亿元。曾经的小东门内河,总飘散着难闻气味。而今这里河水清澈,不时可见白鹭身影。包括这条内河,目前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完成约7.3平方公里区域雨污分流改造,新改造雨污管道44公里;完成截污管道建设14.1公里、整治排水口54个;建成临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1座、一体化水质物化处理设施3座;完成河道渠体改造建设3.09公里,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面积1.51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清淤长度18.11公里,清淤总量25.53立方米,全面完成明渠部分河道清淤;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搭盖)73处,面积约7300平方米。通过治理攻坚,中心城区明渠底部沉积多年的淤泥已基本清理干净,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提升。

人民公园完成改造提升, 绿沁心脾 王志凌 摄

城掩林中、出门见绿,这是当下众多市民的共同感受。北岸,人民公园改造提升,满目苍翠;对岸,南岸公园二期项目主体部分对外开放再添新景;沿湖,环东湖慢步道“穿针引线”串联起各个公园,一步一景致,步步美如画;山间,镜台山上山栈道身形尽显,打通了老城区和东侨开发区的休闲健身通道。

镜台山上山栈道身形初显

我市还充分利用街边空地、广场空地等,广泛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绿色屏障,让市民能够推窗见绿。同时,利用墙体、桥体、屋顶、河岸等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建立自然多样的绿化景观格局,让市民享受“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快感。目前,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绿色,已成为宁德中心城市的主色调。

公园就在居民小区旁 王志凌 摄

交通优化、环境净化

市容美化、夜景亮化

客运站建设、道路设施完善

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停车泊位增设

等一系列创城补短板工程

持续优化着中心城区功能

不断提升着民生福祉

打造“畅、安、舒、美”高速公路行车环境 徐烽 张文奎 摄

城在变,人也在变。文明,是最亮的城市底色,根植于每个人心底。在宁德, “文明创建”早已不再是一句空洞口号,已化为人们的一言一行:市区主干道各十字路口,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们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不论风雨、无论节假;社区志愿服务站点,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劝导占道经营、开展便民利民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从风景成为风尚……目前,全市已组建志愿服务队伍3700多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超20万人,广大市民“组团”投身志愿服务行动,服务他人、提升自己,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和温度。

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公交志愿者引导市民有序上下车 郑凯 摄

暖意在蔓延,文明在传递

于是,

街头乱扔垃圾的少了

乱停乱靠的少了

交通违章少了

公交车里让座的多了

斑马线上礼让的多了

司机斑马线礼让行人,孩子们为其点赞敬礼

文明新风拂面来

平凡的力量聚沙成塔

点亮一座城

更激励着一座城!

北部新城,绿色崛起 李民雄 摄

(闽东日报记者 王志凌)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