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柘荣宅中:厚养薄葬成佳话 移风易俗树新风
2019-08-14 09:31:53 林琳 来源:宁德文明网  责任编辑:叶伏国  

宁德文明网8月14日讯(通讯员 林琳) 林先通是宁德市柘荣县宅中乡宅中村家喻户晓的孝德之星,“传承孝道,敬老爱老孝老”是林先通家的孝老家风,一家人都有一颗回报的孝心,把孝敬老人摆在首位,使母亲老有所养,健康长寿,成为全村第一个百岁老寿星。

2017年母亲寿终正寝,围绕薄葬还是厚葬的问题,家人亲戚产生了分歧。“老人活着的时候,我已经尽了孝心,在父母活的时候不孝敬,指望去世了厚葬有什么用?”林先通说道。最终,葬礼隆重而简单,既无哀乐吹打,又无鞭炮齐鸣,更没有账桌礼单。一场葬礼办下来节省资金一万余元。

“这场葬礼在我们村引起很大的反响,没人因为林先通薄葬而说他们不孝顺,反而为他树起了大拇指。”该村支部书记林荣青说道。

民风转变的背后,得益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近年来,宅中乡以“三建五孝”为抓手,大力开展“孝德宅中”创建活动,在营造学孝、行孝、倡孝的浓厚氛围的同时,将行孝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理念在全乡蔚然成风。

强化宣传,成风化行。“通过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我们把‘乡风文明’元素融入到村口、路边、公园、农舍等与村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所有场所,这些作品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既有移风易俗的内容,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乡风更清新。”宅中乡党委副书记赵冬银说。

“富了口袋,空了脑袋”,一些陈规陋习让一部分人思想还停留在老一套上,为了让大家转变思想,该乡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组建移风易俗小板凳宣讲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句半节目,使移风易俗理念在欢声笑语中入耳入脑入心。

党员带头,树立标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当地村民热情响应。该乡制发《宅中乡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实施方案》,对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理婚丧事宜提出规范性要求,实行事先报备制度。

与此同时,该乡在党代表中推行移风易俗承诺、报告和公示“三项制度”,倡导带头学习宣传、带头践行引领、带头监督抵制、带头建言献策“四带头”,要求全乡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好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主动担当起扭转不正之风,破除传统陋俗的责任,切实让一个个“领头羊”竖起了一道道“高标杆”。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2017年2月,宅中乡第一届孝德文化节上隆重表彰了10名孝德之星。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项活动成为宅中乡最为响亮的一个道德品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是该乡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法宝”,通过发现“身边榜样”,把移风易俗活动与评优树模相结合。

多年来,宅中乡持续开展道德模范、孝德之星、移风易俗好人、新乡贤等典型评选活动,让好人、道德模范走进道德讲堂、农家故事会,讲述自己的故事,通过让身边好人的典型示范和言传身教,用朴实的话语和熟悉的乡音,感染辐射周围人,带动更多的人们向他们学习看齐。据统计,2017年以来,该乡评选各类模范人物25名,为全乡培育文明新风提供了鲜活教材。

立规定矩,强化自治。该乡通过强化立规定矩,进一步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树立文明乡风。针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不断强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通过文明村、文明户等创评活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乡风文明新气象。

如今,移风易俗的新风吹遍了宅中乡各村,风正心齐的乡村文明之风,让宅中从里到外美了起来。(柘荣县委文明办 供稿)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