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习近平在宁德 > 正文
“习书记救活了具有百年历史的马尾船厂”
2019-06-19 12:49:02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廖诗朝  

采访组:谢总您好!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是1988年到宁德任地委书记的。当时您就在宁德工作,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谢作民:好的。习书记是1988年6月到宁德工作的。当时宁德的经济状况很差,不通高速公路,更没有铁路,从宁德到福州乘汽车要走4个小时。整个地区贫困面很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又很保守,农业发展都很困难,更别提上什么工业项目了。可以说,习书记到宁德上任,宁德的干部群众对他是寄予很大期望的,大家都以为年轻有为的习书记一定能烧起“三把火”。可他到了宁德以后,并没说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很快到各个县跑了一圈,对宁德整体面貌作了深入了解。困难比他想象得更大一些,他认为既不能给干部群众泼冷水,还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总体思路,就是“滴水穿石”。我们当时以为“滴水穿石”是不要急、慢慢来,其实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慢慢悟到,“滴水穿石”是建立在闽东当时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来的客观而深远的发展思路。就像习书记当年说的那样,宁德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地区,谈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要摆脱贫困,就要靠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一种敢字当头、义无反顾的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任任干给人民看。有的工作可能要做七八年、十来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没关系,只要我们目标一致,矢志不移,日复一日地干下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不管是习书记后来提出的“四下基层”也好,还是整治干部违规建房、倡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好,都是希望我们宁德的各级干部摒弃不良的价值观和作风习气,拧成一股绳,为了闽东经济振兴和发展,为了“弱鸟”得以“先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创造出一个“滴水穿石”的奇迹来。我认为,这种思想是习书记到宁德工作期间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创新,也很大程度影响了他之后的从政经历。我总觉得,他对宁德、对闽东大地有一种特殊的情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采访组:那么,他在宁德任职期间,给宁德干部群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谢作民:前面我提到了一点,习书记在宁德扎根基层,深入群众,这种客观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是他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触很深。

习书记当时是宁德的“父母官”,但他从不搞特殊,坐的汽车是用前任书记的,司机也是用前任书记的,住的房子里只有电风扇,下乡走山路也都是自己拄一根拐杖,路再难走,都要走到群众中去,走进老百姓家里。

还有一个,就是使用干部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走群众路线,坚持公正公道。大概是1990年初,宁德地区搞干部民主测评推荐。经过推荐、民主测评等几个程序,准备安排我到宁德市(注:当时的宁德地区宁德市,即现在的宁德市蕉城区)当书记。他亲自来考核我,听了我的汇报,又了解了大家对我的评价,觉得很满意。他对我说,做干部要德才兼备,但更重要的是德。你们为官一任,就是要重视品德修养,带领一方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的话我一直铭记于心,我后来在使用干部上也沿用他的这个标准,重能力更重品德,而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谁和领导靠近就提拔谁,谁不靠近就不提拔谁;谁送东西就提拔谁,谁不送东西就不提拔谁”。

1  2  3  4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