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宁德要闻 > 正文
茜洋溪畔拂清风 ——福安市溪柄镇苏区发展侧记
2019-04-29 09:49:22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福安市老区文体协会开展志愿服务

可畅游园里春色满园

暮春时节,驱车行驶在福安市溪柄镇,千亩沃野的柏柱洋上生机盎然。山林田野间,嫩芽吐绿,垂柳拂丝;葱郁的林木下,鸡鸭等禽畜撒欢觅食;红色景区里,游人如织。一曲动人的田园交响曲飘荡在这红土地上空,经久不息。

柏柱洋位于溪柄镇东南的一块群山环抱着的山乡小平原,这里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最后一块根据地,素有“闽东的延安”之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镇发生喜人变化。迎着春日的暖阳,记者来到溪柄镇,感受到红土地的变迁发展。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柏柱像熨斗,棕龙随溪走,田是别人的,主人没一斗。”这是早时流传于柏柱洋的一首民谣,反映出当时穷苦百姓在地主豪绅的残酷剥削下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凄惨生活。

三十年代前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范式人、阮英平等革命先辈曾率领闽东人民创建了以溪柄柏柱洋为中心、方圆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100多万的我国南方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创建新中国作出了伟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柏柱洋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将这里发展成为高优稻、茶、果、葡萄等为主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这片红土地逐渐发展成为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美好家园。

八十载风云变迁。近年来,该镇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亮点,投入大量资金大力打造柏柱洋红色旅游景区。先后建成并完成柏柱洋红色旅游大道、中共闽东特委旧址、镇区沿街立面改造、闽东苏区纪念馆,启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狮峰寺保护性修缮工程,并进一步完善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驱车前行,斗面村、楼下村、茜洋村、桥头寺、狮峰寺、山下寺、东山村等乡村游景点连点成线,红色人文景观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相交融,红土地旅游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缤纷的色彩也传递着溪柄充满生机的多元文化。目前,溪柄形成了红、古、绿、廉、畲等特色文化资源。2018年该镇旅游接待量42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约400万元。“今后,我们将以‘旅游+’为引擎,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结合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闽东苏区革命精神,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建设,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溪柄镇党委书记陈志韬说。

农业旅游交融成长

四月的溪柄镇,好景连片。

楼下村的可畅游园里鸵鸟、孔雀闲庭信步,园内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游人驻足拍照,好不热闹。

园区负责人王石力本是一位养猪大户,2016年,他毅然决定拆除自家猪圈,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0余亩格桑花,转型发展生态农业。

王石力告诉记者,自从格桑花开后,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每天可收入1000元至2000元不等,他也成为楼下村最早走上转产转业道路的“猪倌”。

初尝甜头后,王石力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大干一场。去年底,他投资了400万元,种起了百香果、向日葵、荷花等作物。养了鸵鸟、孔雀、梅花鹿等动物,发展观光农业。

像王石力这样发展生态农业的村民在溪柄镇不胜枚举。该镇依托省级农民创业园和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园区,引进了贝牛农业园、立新村牡丹园、曲濑百卉园、水田自然乐园农场、为荷而来荷花基地及兰花苑等休闲农业项目,打造多元素的农业休闲体验区、采摘游乐区和景观观赏区,做足做优“旅游+”文章,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游客纷至沓来。

在港里村好时光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果园里,400多亩桃花已悄然盛开,合作社负责人陈华光和妻子正在对桃树进行日常管护。“我们种植桃树已有30多年了,下一步也希望把游客引进桃园,发展观光农业。”陈华光说。

红色是特色,农业是支柱。近几年,溪柄镇立足农业大镇和革命老区的镇情,按照“田园即公园,田间路即观光路”的思路,以建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大公园”为目标,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推动旅游业与农业交融成长。

文体活动蔚然成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溪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古民居”便逐渐热闹起来。科普室内,假期返村的年轻人正体验电子产品;图书室里,村民翻阅农用书籍;广场上,老人小孩观看电影,济济一堂……

2018年10月,福安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从而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聚人聚心的‘百姓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招募部负责人郑娟娟告诉记者。

溪柄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古民居”位于楼下村的明清古民居群落内。依托30幢形制规整连片的明清古民居群落为实践基地,整合城乡服务资源,吸引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常态化的宣讲、培训、演出等活动。

“我们以村党支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契机,为志愿者免费提供部分古民居作为活动场所,让村民在既熟悉又情感认同的老宅中有所听、有所学、有所动、有所享、有所解,借此盘活部分长期无人居住、使用和维护的古民居,吸引游客前来,激发乡村活力,提振整村精神面貌。”楼下村村干王光炎说,目前,已组建有10支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206人,参与人数达2658人次。

去年底,溪柄镇村民还自发组织成立了福安市老区文体协会。“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村民参加跑步、游泳、义诊等活动。”协会会长温瑞荣告诉记者,3个月的时间里,会员已经从20人增加至70 多人。

下一步,溪柄镇将通过继续扩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让体育惠民真正成为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记者 赵巧红 郑雨桐 通讯员 郑祖辉 文/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