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屏南:一出戏的传承 三代人的坚守
2019-03-20 10:23:56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一支笔,画眉勾眼;一袭衣,精美华丽;一段词,唱腔婉转;一出戏,乡韵悠长。

作为屏南平讲戏“非遗”传承人,已82岁高龄的张尊盟跟平讲戏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一招一式,一颦一蹙,一甩手、一抬头,这源自他家乡漈头村的古老剧种,早已溶入他的血脉里,顿然令人心生敬意。

平讲戏,即为用方言平话演唱的戏,以其独特的方式保留着一方百姓的乡音乡愁。屏南的平讲戏是福建闽剧的前身,清康熙年间发祥于漈头村。漈头平讲戏著名艺人张志慎于清康熙九年(1671年),举家迁至漈头下村定居,成为漈头下村之开基祖。其年轻时善演小旦,被尊称为屏南平讲戏一代宗师。由于张志慎的影响,平讲戏成为漈头张姓宗族的戏剧,一直在村族中传承。清朝中后期,屏南平讲戏一度走向繁盛。全县130多个村创办平讲班,平讲戏艺人达数千之众,成为当地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东山岗,平讲班,台搭后门山,丈夫去做戏,妇女管田山,演过六月四,还有八月三。”一曲经久流传的民间歌谣,便可窥见当年屏南平讲戏的繁华时光。

此后,清末到民国期间,受乱弹、闽剧的影响,平讲戏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平讲戏得到恢复,全县复办平讲班达30多个。正是这万象更新的光景里,张尊盟开始了戏曲生涯。

其实,从孩提时代起,张尊盟便与平讲戏结缘。上代人个个会唱,村里平讲班天天在练,耳濡目染间,他就爱上了这个乡韵十足的剧种。16岁起唱闽剧,19岁时县闽剧团成立,他成为其中的一员。

“那时,他演小生,俊得很。”为舞台上张尊盟的英姿所吸引,时为剧团出纳的周月英与张尊盟喜结连理,成为剧团里的一段佳缘。

婚后,俩人夫唱妇随,以剧团为家,把戏剧融入了日常生活里。一个有惊无险的故事,至今令他俩印象深刻。小女儿出生后,一满月,俩人便抱去演出。上台了,襁褓中的女儿便放在装戏服的篮子里。可下台卸妆的演员们谁也没留意到,戏服一件件扔在篮子里,直到女儿被憋醒,一声啼哭,大伙才惊觉。

“那个年代,平讲戏还是比较红火的,演出不断。”张尊盟回忆说。但由于自身原因及社会文化多样性冲击等,平讲戏再度失去市场。1985年冬,随着福建范围内最后一个平讲班——屏南四坪平讲班在困境中解散,平讲戏自此沉寂。

1  2  3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