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宁德文明网 > 宁德要闻 > 正文
渔港飘逸的那抹"火焰红"——霞浦义工志愿者活动侧记
2019-03-04 10:12:44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吴爱莺  

志愿者正在开展公益活动

宁德文明网3月4日讯 年前腊月二十八,霞浦县三沙渔港海风凛冽,寒气逼人。而在毗邻避风港的三沙“义工志愿服务驿站”二楼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一片温馨,三沙义工分会一年一度慰问贫困儿童的善举,正在这里举行。当天,共有10名事实孤儿、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每人得到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资金资助和赠送的鱼丸、肉燕等过年食物。

渔港组建“好人团队”

2009年,一直在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退伍军人江鹏,回到老家三沙镇。在外参与志愿活动的经历,让他总是难以忘怀。

“我希望能够组建一支由三沙本地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家乡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助人为乐的美德,在家乡渔港得以弘扬。”三沙义工分会会长江鹏介绍说。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同样热心公益事情的好友何家林时,两人一拍即合。紧接着,两人利用网络、微信等开始招募义工志愿者成员,组建志愿者队伍。2015年底,霞浦义工协会三沙分会正式成立。

“我们组织的第一场义工志愿者服务活动,是2016年的6月20日,在镇区天腾广场举行的‘为家乡海滩美容’的义工志愿者清理海漂垃圾环保活动。”江鹏记忆犹新地说,当时,才13个人的队伍,仅半天时间,就清理了整整一车的海漂垃圾。

当家乡的海滩露出固有的靓丽容颜时,这群穿着红马甲的义工队伍,也渐渐被当地群众所认识、继而接受、认可,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义工队伍。

在此后的日子里,义工团队秉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等理念,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生态环保、敬老助残、关爱儿童、无偿献血、精准扶贫、马拉松赛事后勤保障、应急救护普及服务项目等活动。

2017年11月,经申请批复,霞浦三沙红十字义工服务团成立,义工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加了志愿者服务的项目范围。

“目前,整个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了200多人。”江鹏介绍说,志愿者对象涉及政府机关职员、企业工人、私企老总、在校师生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孤儿的“贴心人”

今年9岁的三澳村女孩小珍(化名),父亲患精神疾病,奶奶患老年痴呆症,母亲不堪家庭重负,离家出走,小珍成了事实孤儿。2016年9月,已经过了上幼儿园年龄的小珍,却仍然滞留家中,无法正常入园。义工分会获悉情况后,决定对她进行救助。

“当我们踏进她的家门时,眼前的困境,让我们吃惊不小。”江鹏说。

“我们立即分头行动,帮助她家收拾屋子,给小珍洗了个热水澡,换上洁净的衣服。”江鹏说,并帮祖孙俩煮好当天的饭菜。

紧接着,义工成员又着手帮忙小珍入园事宜,将她送进幼儿园。

两年后,该上小学的小珍,却因为还没落户,而无法入学。志愿者们又奔走于边防所、医院等部门,带着父女俩做亲子鉴定、落户,将她寄托在托管机构。

为解决小珍每月1300元的寄托费用,义工团队又通过网络、微信等形式,向志愿者队员、社会爱心人士等,发起捐助倡议,得到积极响应。

“两年多了,义工队员每人每天捐助1到2元钱的善举,还在继续着,爱心人士的捐助,也时常还有。”江鹏说,截至目前,分会为小珍资助的金额达近4万元。

此外,逢年过节,志愿者们总忘不了给小珍购买衣物、食品等。还不定期到她家帮忙料理家务。

如今,已经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小珍,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在校园里幸福快乐地成长。

贫困户的“营销员”

2017年4月,三沙镇在精准扶贫中投入68万元,成立了旨在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霞浦县光影渔业专业合作社”,共吸纳了9个村居的43名贫困户,合作社以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编织、销售渔网为主。

“销售渔网的经营部,需要营业人员经营、看管店铺,如果雇请营业员,成本较大,会增加贫困户的负担。”江鹏介绍说,志愿者主动无偿参与管理经营部。通过公益活动、公众号等媒介,进一步宣传和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我们也依托经营部场地,因地制宜建立志愿服务驿站,常年为当地群众、过往游客,提供便民服务。”江鹏说,驿站里配备有充电器、小药箱等便民设施。还常年熬制凉茶,无偿提供给过往人群饮用。

截至2018年底,合作社已生产网具2200多件,总收益14.5万元,为务工贫困户发放工资3.5万元,参股贫困户分红10.8万元。

志愿者无偿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既解决了合作社经营中遇到的管理问题,也使志愿服务得到长期稳定发展。此举,得到了前往考察调研的中国红十字会、共青团福建省委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据统计,自三沙义工分会成立以来,共举办、参与各类公益活动220多场次,捐赠款物达7.1万多元,植树造林200多株,义务献血6000多毫升。13位孤寡老人、10多名孤儿、贫困儿童,持续得到资助。

夏斌 文/图

更多>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中共宁德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宁德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东南网
闽ICP备11000563号-1